還記得先前跟阿雄去哈盆時,第二天中午都會在砲台山(越嶺鞍部)那裡休息吃麵,趁著眾人吃麵的空檔,阿雄會跟我們解講旁邊一棵有趣的樹,叫做「山漆樹」(學名木臘樹,泰雅語vagiah)。聽以前的老人家說,這種樹千萬不可以去觸碰,碰到的話可能會全身紅腫發癢,要是真的不小心沒辦法還是摸到了,此時要趕快對山漆樹說:「isu 阿雄(說自己的名字,以阿雄為例),g'nan vagiah」(你是阿雄,我是山漆),然後再對它吐口水「呸呸呸」,這樣才能解除發癢危機。當時我聽的半信半疑,還真的對著山漆樹幹試摸一番而不說咒語,似乎因為心理作用,後來還覺得手有些癢癢的。最近就有這麼一則新聞跟山漆有關,原來山漆發起威來是毫不留情的!跟大家分享,希望以後去野外遇到山漆時,阿雄教的咒語能夠派上用場(當然還是不要遇到最好)。
感謝大苑同學提供這則新聞。
毒植物》沾到木臘樹汁液 紅腫、癢到抓狂
聯合新聞網 2008/11/22 07:50 記者顏福江/高雄縣報導
高雄市顏姓一家三口登山時好奇,採摘外表美麗但毒性很強的紅葉植物木臘樹葉子,誤觸汁液十餘天後全身過敏,患部腫得像麵龜,搔癢疼痛快抓狂,並蔓延到其他部位,經診斷為接觸性皮膚炎,持續治療兩星期痊癒。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中興表示,木臘樹汁液毒性很強,毒素會侵害到肝腎等內臟,尤其對腎功能傷害最大;民眾到山上踏青,若被不明植物汁液沾染或蟲咬,致大面積皮膚出現紅腫搔癢時,應盡快就醫,以免傷勢惡化。
顏家三人上月初到屏東縣春日鄉登大漢山,見部分翠綠葉子轉紅,還吊著一粒粒果子的木臘樹覺得很美,採摘染紅的葉片時,被少量汁液沾到手臂,皮膚立即變成黑褐色。
返家後,用水洗、擦酒精及擦去光水等,都無法消除。三人原不以為意,沒想到十餘天後汁液沾染到的手臂,出現紅腫丘疹且極癢,抓破後傷口疼痛難耐,並蔓延到雙腿內側。
張中興為最嚴重的顏家兒子做組織切片檢查,確認是植物接觸性皮膚炎;她說,木臘樹含有過敏原成分,顏姓一家三口本身有過敏體質,致產生「第四型過敏反應」,又稱「延遲型過敏反應」,經十餘天潛伏才出現症狀,住院治療半個月才緩解。
高醫大藥學系副教授顏銘宏曾對木臘樹做鑑定,表示台灣山區有不少木臘樹,別稱山漆、野漆,是過敏性有毒植物;大陸有和木臘樹同屬的植物叫「漆樹」,是傳統漢方生藥「乾漆」。他建議,民眾登山時盡量不要接觸這種漆樹植物,以維安全。
新聞來源(有圖片):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122/2/19w5t.html
--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INA的廚房-原住民飲食文化」座談會
一、指導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二、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三、活動時間:民國97年12月8日(一),下午2:00~4:30
四、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第一活動中心,103展示室
五、活動對象:對飲食文化有興趣或想認識、了解原住民飲食文化者,地方文史工作室及部落人士等,
皆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六、活動網址: http://www.tiprc.org.tw/
七、報名網址: 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216
八、活動內容:
原住民族傳統生產方式多半仰賴採集和狩獵,大自然就像是原住民的母親,影響原住民族看待生活的
態度及飲食料理方式。隨著自然生活環境、歲令時節、慶典儀式不同,使得臺灣原住民各族在食材
選擇、烹調等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不同場合需具備不同食材,祖先流傳下來辨別各種食材的
技能,泰雅族的共食、Gaya祭祀分食的習俗,充分顯示原住民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本會本會原圖中心期望透過舉辦「Ina的廚房-原住民飲食文化座談會」,探討原住民飲食文化面向,
親近原住民文化,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與互動。本活動將邀請熟悉原住民飲食文化專家,吳雪月教官
(阿美族)及陳瑞仙女士(泰雅族)介紹其族群獨特之飲食文化,如食材認識(種類、特性、味道及營養
成分)、食材用途、飲食禁忌、食物製作等。
從食材取得、完成進食之過程,探討飲食行為背後蘊涵之文化意義及在原住民文化中的影響與詮釋。
同時,講者將利用本會原圖中心準備之食材,親自料理族群傳統美食,藉此學員將親自體驗原住民
飲食料理,並與講者有更親身地接觸與互動。另外,本會原圖中心也將在演講會場展示「原住民飲食
文化」等相關圖書資料供學員使用與觀賞。藉由主題資料展示,便於學員使用與掌握中心館藏資料,
座談會與資料展示之聯結,更可順利推廣本會原圖中心館藏。
九、活動流程:
主 持 人: 陳雪華 館長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致詞來賓: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長官
與 談 人: 吳雪月(阿美族)、陳瑞仙(泰雅族)
14:00~14:10 主持人開場與活動介紹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長官 致詞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長致詞
14:10~15:10 吳雪月:阿美族飲食文化分享
(阿美族常用食材的種類、特性、用途、食用方式等飲食文化分享)
15:10~16:10 陳瑞仙:泰雅族飲食文化分享
(泰雅族常用食材的種類、特性、用途、食用方式等飲食文化分享)
16:10~16:30 Q&A
(講師現場示範食物料理與學員分享、學員提問)
--
聯絡人:金佳澤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TEL:02-33663773
FAX:02-33663770
--
家住北部的朋友可以來看看!
--
二、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三、活動時間:民國97年12月8日(一),下午2:00~4:30
四、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第一活動中心,103展示室
五、活動對象:對飲食文化有興趣或想認識、了解原住民飲食文化者,地方文史工作室及部落人士等,
皆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六、活動網址: http://www.tiprc.org.tw/
七、報名網址: 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216
八、活動內容:
原住民族傳統生產方式多半仰賴採集和狩獵,大自然就像是原住民的母親,影響原住民族看待生活的
態度及飲食料理方式。隨著自然生活環境、歲令時節、慶典儀式不同,使得臺灣原住民各族在食材
選擇、烹調等發展出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不同場合需具備不同食材,祖先流傳下來辨別各種食材的
技能,泰雅族的共食、Gaya祭祀分食的習俗,充分顯示原住民族獨特的飲食文化。
本會本會原圖中心期望透過舉辦「Ina的廚房-原住民飲食文化座談會」,探討原住民飲食文化面向,
親近原住民文化,促進多元文化交流與互動。本活動將邀請熟悉原住民飲食文化專家,吳雪月教官
(阿美族)及陳瑞仙女士(泰雅族)介紹其族群獨特之飲食文化,如食材認識(種類、特性、味道及營養
成分)、食材用途、飲食禁忌、食物製作等。
從食材取得、完成進食之過程,探討飲食行為背後蘊涵之文化意義及在原住民文化中的影響與詮釋。
同時,講者將利用本會原圖中心準備之食材,親自料理族群傳統美食,藉此學員將親自體驗原住民
飲食料理,並與講者有更親身地接觸與互動。另外,本會原圖中心也將在演講會場展示「原住民飲食
文化」等相關圖書資料供學員使用與觀賞。藉由主題資料展示,便於學員使用與掌握中心館藏資料,
座談會與資料展示之聯結,更可順利推廣本會原圖中心館藏。
九、活動流程:
主 持 人: 陳雪華 館長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致詞來賓: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長官
與 談 人: 吳雪月(阿美族)、陳瑞仙(泰雅族)
14:00~14:10 主持人開場與活動介紹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長官 致詞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長致詞
14:10~15:10 吳雪月:阿美族飲食文化分享
(阿美族常用食材的種類、特性、用途、食用方式等飲食文化分享)
15:10~16:10 陳瑞仙:泰雅族飲食文化分享
(泰雅族常用食材的種類、特性、用途、食用方式等飲食文化分享)
16:10~16:30 Q&A
(講師現場示範食物料理與學員分享、學員提問)
--
聯絡人:金佳澤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TEL:02-33663773
FAX:02-33663770
--
家住北部的朋友可以來看看!
--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九寮溪一日行筆記
時間:2008年8月31日
筆記:F同學
風和日麗的八月底,我們來到宜蘭崙埤─Ashong的家。去九寮溪之前,先逛Ashong的工作室,連據說平常在山上很勇猛的土狗小黑也乖乖地跟進去聽解說。
Ashong的獵人工作室是用自家後面與擋土牆的空間搭建而成的,外表看起來很低調,實際上裡面有很多難得一見的器物。除了有各種獵物的頭骨標本,還有生活用具,例如魚籠、魚叉、木槍、竹編容器、篩子、弓、箭竹箭、矛的木桿(前可接上刀子)、男\女用的黃藤背簍。最特別的是以獸皮製成的「雨衣」(毛面朝內)、「防水袋」。「防水袋」可以裝菸草、菸斗、打火石、引火纖維絲球,別忘了帶條占卜用的尾巴(山豬或鹿科動物的尾巴),族人外出的運勢可以問它。
接著前往九寮溪。沿途所走的溪畔道路過去是林道,大致上平坦好走,而且越往山谷前進,環境越原始,還可以看到早期漢人移民的住屋遺址及駁坎,當年種植的果樹正結實累累(順手摘了好幾顆小蓮霧及桑葚來吃)。快到達瀑布時,已經走森林裡了。有條不知哪來的樹藤掛在路邊,Ashong教我們玩起天然的「盪鞦韆」,還秀出超強的臂力─抓著樹藤直接上攀到半空中啊!(簡直像違反地心引力的特技表演一樣)有人不禁驚呼「Ashong獵人不是當假的!」
午餐時間是在溪中一顆大石頭上,看著瀑布及潭水度過的,等到便當吃完,我們也按耐不住了,跟著Ashong到瀑布下接受「按摩」,站累了就從旁邊的斜坡滑到水裡,大夥玩得不亦樂乎!Ashong說,小時候這裏有個深潭,可以從我們吃飯的大石頭那裏跳下去,很過癮呢!...當時的場景現在我們只能想像囉。
回程不趕時間,Ashong沿途傳授各種山野小知識,來得及抄得部分整理如下:
‧公山羌有獠牙、母山羌無角、母山羊有角。
‧沒有汗腺的動物是用淚腺排出熱氣及汗水。
‧在獵場不使用有聲音的槍,以免嚇走動物。
‧山上有三種山豬:虎頭豬(最兇)、純種山豬、長身體的山豬。
‧山棕:果子狸愛吃山棕的果子。
‧颱風草:動物會吃來清腸胃。
‧竹雞的叫聲:早晚會聽到竹雞叫,那是族人的報時鳥。
‧樹洞,好天氣時飛鼠會去睡在裡面,有時會把洞內的主人給趕走或一起睡。
‧山豬窩:懷孕的母豬睡過會凹下去,有時窩內會藏有小山豬。
(筆者第一次在山上看到山豬窩時,覺得山豬真細心,撿來細嫩的枝條鋪成「彈簧床」,讓人也想睡看看!)
‧月桃葉:分享獵肉時鋪著用,或者當包便當的材料。山羊會吃月桃花。
‧水桐木:樹幹上有一顆顆的突起團簇物體。
‧山龍眼:山豬、山羊、山羌、猴子都可以吃。
‧沙欏:葉子可當臨時屋頂、床墊。
‧筆筒樹:嫩心可以吃。
‧菇婆芋:芋頭有毒人不可吃,但山豬可以吃。菇婆芋頭莖的汁液可塗在青竹絲咬傷的地方,可延緩毒性或者
解毒,但仍要盡快就醫。
‧沒有「冰箱」年代要怎麼保存食物呢?將想收藏的食物埋在地下六呎深的地方。
‧在山上升火的三項重要作用:取暖、趕蚊子、嚇走蛇。
可以當「教材」的環境元素實在太多了,Ashong講也講不完,想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變「自己的一部分」也不太可能(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親自到山林現場做第一手的觀察與學習」,應該是此行最大的收獲吧!
(完)
--
筆記:F同學
風和日麗的八月底,我們來到宜蘭崙埤─Ashong的家。去九寮溪之前,先逛Ashong的工作室,連據說平常在山上很勇猛的土狗小黑也乖乖地跟進去聽解說。
Ashong的獵人工作室是用自家後面與擋土牆的空間搭建而成的,外表看起來很低調,實際上裡面有很多難得一見的器物。除了有各種獵物的頭骨標本,還有生活用具,例如魚籠、魚叉、木槍、竹編容器、篩子、弓、箭竹箭、矛的木桿(前可接上刀子)、男\女用的黃藤背簍。最特別的是以獸皮製成的「雨衣」(毛面朝內)、「防水袋」。「防水袋」可以裝菸草、菸斗、打火石、引火纖維絲球,別忘了帶條占卜用的尾巴(山豬或鹿科動物的尾巴),族人外出的運勢可以問它。
接著前往九寮溪。沿途所走的溪畔道路過去是林道,大致上平坦好走,而且越往山谷前進,環境越原始,還可以看到早期漢人移民的住屋遺址及駁坎,當年種植的果樹正結實累累(順手摘了好幾顆小蓮霧及桑葚來吃)。快到達瀑布時,已經走森林裡了。有條不知哪來的樹藤掛在路邊,Ashong教我們玩起天然的「盪鞦韆」,還秀出超強的臂力─抓著樹藤直接上攀到半空中啊!(簡直像違反地心引力的特技表演一樣)有人不禁驚呼「Ashong獵人不是當假的!」
午餐時間是在溪中一顆大石頭上,看著瀑布及潭水度過的,等到便當吃完,我們也按耐不住了,跟著Ashong到瀑布下接受「按摩」,站累了就從旁邊的斜坡滑到水裡,大夥玩得不亦樂乎!Ashong說,小時候這裏有個深潭,可以從我們吃飯的大石頭那裏跳下去,很過癮呢!...當時的場景現在我們只能想像囉。
回程不趕時間,Ashong沿途傳授各種山野小知識,來得及抄得部分整理如下:
‧公山羌有獠牙、母山羌無角、母山羊有角。
‧沒有汗腺的動物是用淚腺排出熱氣及汗水。
‧在獵場不使用有聲音的槍,以免嚇走動物。
‧山上有三種山豬:虎頭豬(最兇)、純種山豬、長身體的山豬。
‧山棕:果子狸愛吃山棕的果子。
‧颱風草:動物會吃來清腸胃。
‧竹雞的叫聲:早晚會聽到竹雞叫,那是族人的報時鳥。
‧樹洞,好天氣時飛鼠會去睡在裡面,有時會把洞內的主人給趕走或一起睡。
‧山豬窩:懷孕的母豬睡過會凹下去,有時窩內會藏有小山豬。
(筆者第一次在山上看到山豬窩時,覺得山豬真細心,撿來細嫩的枝條鋪成「彈簧床」,讓人也想睡看看!)
‧月桃葉:分享獵肉時鋪著用,或者當包便當的材料。山羊會吃月桃花。
‧水桐木:樹幹上有一顆顆的突起團簇物體。
‧山龍眼:山豬、山羊、山羌、猴子都可以吃。
‧沙欏:葉子可當臨時屋頂、床墊。
‧筆筒樹:嫩心可以吃。
‧菇婆芋:芋頭有毒人不可吃,但山豬可以吃。菇婆芋頭莖的汁液可塗在青竹絲咬傷的地方,可延緩毒性或者
解毒,但仍要盡快就醫。
‧沒有「冰箱」年代要怎麼保存食物呢?將想收藏的食物埋在地下六呎深的地方。
‧在山上升火的三項重要作用:取暖、趕蚊子、嚇走蛇。
可以當「教材」的環境元素實在太多了,Ashong講也講不完,想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變「自己的一部分」也不太可能(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所以「親自到山林現場做第一手的觀察與學習」,應該是此行最大的收獲吧!
(完)
--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原住民、山林、土地倫理」 培訓課程
今年斌哥再度辦理第二梯幹部培訓課程,希望可以凝聚更多的伙伴,一同來深入認識台灣的美麗山林與長久居住其中的子民。說是幹部培訓,是否會不經意讓人感到沈重因而裹足不前呢?是否以後必須被迫負責什麼,時間因而就被綁住了呢?
其實,參加這個課程,首先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認識來自「各族」的朋友,不管是原住民族、學生族、上班族或是SOHO族,參與課程的學員大家都有不同的來歷與背景,卻是為了同一片土地、同樣的熱情而相遇,這樣子激盪出來的火花,真的是非常精彩。珍古德(Jane Goodall)說過一句話:「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何不先給自己一個去認識瞭解的契機呢?在瞭解過後,相信會看見更多的力量與可能性。
課程表下載:
http://www.sendspace.com/file/kovq4r
--
其實,參加這個課程,首先是給自己一個機會,認識來自「各族」的朋友,不管是原住民族、學生族、上班族或是SOHO族,參與課程的學員大家都有不同的來歷與背景,卻是為了同一片土地、同樣的熱情而相遇,這樣子激盪出來的火花,真的是非常精彩。珍古德(Jane Goodall)說過一句話:「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何不先給自己一個去認識瞭解的契機呢?在瞭解過後,相信會看見更多的力量與可能性。
課程表下載:
http://www.sendspace.com/file/kovq4r
--
遊學台灣-獵人學校:重回土地的懷抱(上)
來自2007暑假遊學台灣第三梯小邱的分享:)
http://mocoview.net/%E7%8D%B5%E4%BA%BA%E5%AD%B8%E6%A0%A1-%E9%87%8D%E5%9B%9E%E5%9C%9F%E5%9C%B0%E7%9A%84%E6%87%B7%E6%8A%B1%28%E4%B8%8A%29
--
http://mocoview.net/%E7%8D%B5%E4%BA%BA%E5%AD%B8%E6%A0%A1-%E9%87%8D%E5%9B%9E%E5%9C%9F%E5%9C%B0%E7%9A%84%E6%87%B7%E6%8A%B1%28%E4%B8%8A%29
--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傑瑞開講 之 Ashong泰雅獵人學校
推薦2008暑期遊學台灣第一梯學員魏毓璁的部落格文章分享
描寫的真是詳細!! 而且「有聲有色」 :)
http://www.wretch.cc/blog/jerry2006/13754778
我是在遊學台灣官網上看到魏大哥的部落格的 很不簡單哦!
http://tour.youthtravel.tw/tour/commend/index.php
--
描寫的真是詳細!! 而且「有聲有色」 :)
http://www.wretch.cc/blog/jerry2006/13754778
我是在遊學台灣官網上看到魏大哥的部落格的 很不簡單哦!
http://tour.youthtravel.tw/tour/commend/index.php
--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傳統原住民與萬物土地相處的智慧
【斌哥專欄】◎鄭廷斌
<人與萬物土地的超現實接觸>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傑尼絲(Julian Jaynes)說:「古代人以及現代原始人都一樣擁有我們現代社會的人所沒有的看見、感覺和聽聞的能力,他們真的可以在自然世界裡看到小仙子、妖精、神靈等等。」人類學的紀錄顯示,傳統原住民部落相信,所有的生命絕對和人類的生命一樣神聖,雖然為了食物而狩獵和殺生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但當我們做這些事時一定要心存尊敬和感謝。阿帕契人將自己視為週遭環境的一部分,而非支配者,他們觀察過所有的事物均有生命,因此各有自己的使命…風有使命,靈魂亦然。肖肖尼族印地安人(Shoshone)尋找食物時,會傾聽土地,傾聽來自動植物、大地之母的聲音。他們藉種種徵兆、聲音告訴人可在何處找到一日之所需,又該以何種儀式感謝上蒼。
Thom Hartmann在『古老陽光的末日』一書提到,「原住民不一定相信只有人類可以說話,他們向來都是這麼看待這塊土地上的生物」,曾經一位美國原住民的女巫醫告訴他,「當她走入森林或田野,不只看到樹、植物和動物,也看到他們的靈魂,和聽到感受到他們的意識。樹告訴她,他們的生活、痛苦和喜悅;植物告訴她,什麼有療效、什麼卻有害於人類;動物教導她如何與大地和諧相處;而大地本身則以一種清晰可辨的女性聲音與她談話。」在台灣的原住民部落也有幸依然保有這個古老的智慧與能力,布農族「人和部落」的Bage長老,他的父親過去是布農族的巫師,因此聽得懂樹木說話,並經常幫人治病祈福。Bage長老還親自示範,利用路邊隨手可得的茅草製作路標或束縛符咒,讓偷盜的人自食惡果。對我們來說,Bage長老就是一本活得布農文化書,但卻是一個正在逐漸消失的傳承。
美國西南部的納瓦荷印第安人保留區,有個「四角之地」,由他們神話中的四座聖山圍繞而成。納瓦荷的巫醫曾經這麼說:「記住你眼前所見,把目光停在一處,記住它的樣子。你得去感覺它,記住它的氣味,來回走動探索山岩的觸感。如此一來,這地方便永遠伴隨你。當你遠走他鄉,你可以呼喚它,當你需要它時,它就在那兒,在你心中。」
<萬物皆有靈>
卡羅斯在「巫士唐望的世界」一書中敘述,巫士唐望跪在小植物面前,撫摸它,和它說話;「你和植物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喜歡它,平等對待它的感覺。」巫士唐望也提到獵人狩獵的道理,「狩獵時,引導人和動物的力量把這隻獵物引到我這裡來,遲早也會以同樣方式把我引向我的死亡;正如獵物的死亡是一項給我的贈予,我的死亡也將是給予其他人或事物的贈予。」;「但是如果我們唐突的奪走一隻動物或一株植物的生命,我們必須向它道歉,同時心裡也明白有一天我的生命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被奪取。因此歸根究底,我們和萬物是完全平等的,他們其中之一餵養了我們。」
過去排灣族的部落老人要上山砍一棵樹,都會先稟報居住山林的神靈以及大武山的神,告訴他們並無冒犯之意,然後對著樹說,我把你帶走是因為我要建蓋我的房子…。現在只要我帶隊上山,我都會在適當地點遵照原住民的方式,以米(白)酒祭拜山與萬物,在經過危險地形或通過較大考驗後,在即將攀登大山或置身於古老森林與地點也會再次祭拜與感謝。與萬物溝通對話,讓我獲得了力量,信心與安全感,也感受到了生命與靈氣的無所不在。
<自然的報復與反撲>
(查拉幾人)少年小樹的奶奶告訴他,萬物皆有靈魂,奶奶的父親甚至能感覺到樹的思想。有次她的父親感覺到白橡樹變的鼓譟又害怕,後來有伐木工人來做記號準備砍伐,當工人離去後那些白橡樹竟然開始哭泣,她的父親也因此難過的一夜睡不著。有一天當伐木工人正在開路時,一顆巨大健壯的白橡樹突然倒下去,壓壞了一輛馬車與壓死二隻騾子,伐木工人終於放棄了開路,部落人們也為那顆犧牲自己救了群體的白橡樹唱了一首輓歌。少年小樹終於明白,為何他們只用死去的木頭當柴火,因為死去的木頭靈魂才不存在,少年小樹也開始明白樹林也有生命,還有山…。
可惜台灣的檜木就沒這麼好運,黃昭國在「森林的反撲-樹靈塔傳說」一文中也提到,當年日本人大規模砍伐阿里山檜木群的時候,也曾發生諸如白米煮成紅飯,樹靈的鬼哭神號,許多伐木工人莫名失蹤,最後甚至有工人集體傷亡的事件,據傳那是檜木正在做奮力的抵抗,因為他們知道阿里山的防線一失守,全台檜木將遭遇無比浩劫,後來日本人得到高人指點,建立樹靈塔才將檜木的反抗鎮住,檜木從此經歷了日本人與國民政府近80年的殺戮與砍伐,幾乎消失殆盡。巫士唐望說「一顆小植物對我們慷慨給我們吃,就應該感謝他,否則它可不會輕易放過我們。」;「如果我們獵補過多超過我們所需,動物、植物與週遭的一切都會聯手起來,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安全離開這個地方。」如今數以萬計的巨木已逝,然大地的反撲一再發生,塔塔加,新中橫與阿里山地區的土石流與災難週而復始的發生,這也是種現世報吧。
十二年前當我走過奇萊東稜時,在穿過蓊鬱的森林後,突然眼前一片光亮,驚世景象令我瞠然結舌,在帕托魯山的三千公尺稜線,極目所望從左邊的研海林道以迄右邊的嵐山鐵道,從溪谷以至稜線林木盡皆被砍伐,即使過去曾有規範超過多少高度與坡度的森林不許砍伐,但是天高皇帝遠,看到多年前的殺戮戰場及今天的森林墳場,蕭瑟嗚咽的風聲令我不僅悲從中來掉下眼淚,這個感受改變了我的一生,從此引導我走上了保育與心靈體驗之路。我相信不管任何人只要能在自然裡把自己放空,打開自己的心,讓山與自然能夠進到你的心裡,都會有相同感受的。
<結語>
澳洲「真人部落」告訴我們,在萬物一體的世界,每件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目的。世界上並沒有怪人、適應不良的人或意外事件,只有人類不瞭解的東西。我們所討厭的東西與事物,只是因為我們缺乏必要的瞭解與智慧。
對自我的反思與反省,對傳統原住民文化與生活的認識、尊重與了解,對自然與土地萬物的敬畏、謙卑的學習與感受體驗,或許是在現代社會的迷惘與茫亂中,撥亂反正的唯一出路吧。
【參考資料】
「古老陽光的末日The Last Hours of Ancient Sunlight」,Thom Hartmann著,馬鴻文譯。
「巫士唐望的世界Journey to IXTLAN The Lessons of Don Juan」,Carlos Castaneda著,魯宓譯。
『在山裡等我Watch for me on the Mountain』,Forrest Carter著,魏郁如譯。
『少年小樹之歌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Forrest Carter著,姚宏昌譯。
『曠野的聲音』,Marlo Morgan著,李永平譯。
『台灣神木誌-超級大神木』,黃昭國著
--
<人與萬物土地的超現實接觸>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傑尼絲(Julian Jaynes)說:「古代人以及現代原始人都一樣擁有我們現代社會的人所沒有的看見、感覺和聽聞的能力,他們真的可以在自然世界裡看到小仙子、妖精、神靈等等。」人類學的紀錄顯示,傳統原住民部落相信,所有的生命絕對和人類的生命一樣神聖,雖然為了食物而狩獵和殺生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但當我們做這些事時一定要心存尊敬和感謝。阿帕契人將自己視為週遭環境的一部分,而非支配者,他們觀察過所有的事物均有生命,因此各有自己的使命…風有使命,靈魂亦然。肖肖尼族印地安人(Shoshone)尋找食物時,會傾聽土地,傾聽來自動植物、大地之母的聲音。他們藉種種徵兆、聲音告訴人可在何處找到一日之所需,又該以何種儀式感謝上蒼。
Thom Hartmann在『古老陽光的末日』一書提到,「原住民不一定相信只有人類可以說話,他們向來都是這麼看待這塊土地上的生物」,曾經一位美國原住民的女巫醫告訴他,「當她走入森林或田野,不只看到樹、植物和動物,也看到他們的靈魂,和聽到感受到他們的意識。樹告訴她,他們的生活、痛苦和喜悅;植物告訴她,什麼有療效、什麼卻有害於人類;動物教導她如何與大地和諧相處;而大地本身則以一種清晰可辨的女性聲音與她談話。」在台灣的原住民部落也有幸依然保有這個古老的智慧與能力,布農族「人和部落」的Bage長老,他的父親過去是布農族的巫師,因此聽得懂樹木說話,並經常幫人治病祈福。Bage長老還親自示範,利用路邊隨手可得的茅草製作路標或束縛符咒,讓偷盜的人自食惡果。對我們來說,Bage長老就是一本活得布農文化書,但卻是一個正在逐漸消失的傳承。
美國西南部的納瓦荷印第安人保留區,有個「四角之地」,由他們神話中的四座聖山圍繞而成。納瓦荷的巫醫曾經這麼說:「記住你眼前所見,把目光停在一處,記住它的樣子。你得去感覺它,記住它的氣味,來回走動探索山岩的觸感。如此一來,這地方便永遠伴隨你。當你遠走他鄉,你可以呼喚它,當你需要它時,它就在那兒,在你心中。」
<萬物皆有靈>
卡羅斯在「巫士唐望的世界」一書中敘述,巫士唐望跪在小植物面前,撫摸它,和它說話;「你和植物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種喜歡它,平等對待它的感覺。」巫士唐望也提到獵人狩獵的道理,「狩獵時,引導人和動物的力量把這隻獵物引到我這裡來,遲早也會以同樣方式把我引向我的死亡;正如獵物的死亡是一項給我的贈予,我的死亡也將是給予其他人或事物的贈予。」;「但是如果我們唐突的奪走一隻動物或一株植物的生命,我們必須向它道歉,同時心裡也明白有一天我的生命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被奪取。因此歸根究底,我們和萬物是完全平等的,他們其中之一餵養了我們。」
過去排灣族的部落老人要上山砍一棵樹,都會先稟報居住山林的神靈以及大武山的神,告訴他們並無冒犯之意,然後對著樹說,我把你帶走是因為我要建蓋我的房子…。現在只要我帶隊上山,我都會在適當地點遵照原住民的方式,以米(白)酒祭拜山與萬物,在經過危險地形或通過較大考驗後,在即將攀登大山或置身於古老森林與地點也會再次祭拜與感謝。與萬物溝通對話,讓我獲得了力量,信心與安全感,也感受到了生命與靈氣的無所不在。
<自然的報復與反撲>
(查拉幾人)少年小樹的奶奶告訴他,萬物皆有靈魂,奶奶的父親甚至能感覺到樹的思想。有次她的父親感覺到白橡樹變的鼓譟又害怕,後來有伐木工人來做記號準備砍伐,當工人離去後那些白橡樹竟然開始哭泣,她的父親也因此難過的一夜睡不著。有一天當伐木工人正在開路時,一顆巨大健壯的白橡樹突然倒下去,壓壞了一輛馬車與壓死二隻騾子,伐木工人終於放棄了開路,部落人們也為那顆犧牲自己救了群體的白橡樹唱了一首輓歌。少年小樹終於明白,為何他們只用死去的木頭當柴火,因為死去的木頭靈魂才不存在,少年小樹也開始明白樹林也有生命,還有山…。
可惜台灣的檜木就沒這麼好運,黃昭國在「森林的反撲-樹靈塔傳說」一文中也提到,當年日本人大規模砍伐阿里山檜木群的時候,也曾發生諸如白米煮成紅飯,樹靈的鬼哭神號,許多伐木工人莫名失蹤,最後甚至有工人集體傷亡的事件,據傳那是檜木正在做奮力的抵抗,因為他們知道阿里山的防線一失守,全台檜木將遭遇無比浩劫,後來日本人得到高人指點,建立樹靈塔才將檜木的反抗鎮住,檜木從此經歷了日本人與國民政府近80年的殺戮與砍伐,幾乎消失殆盡。巫士唐望說「一顆小植物對我們慷慨給我們吃,就應該感謝他,否則它可不會輕易放過我們。」;「如果我們獵補過多超過我們所需,動物、植物與週遭的一切都會聯手起來,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安全離開這個地方。」如今數以萬計的巨木已逝,然大地的反撲一再發生,塔塔加,新中橫與阿里山地區的土石流與災難週而復始的發生,這也是種現世報吧。
十二年前當我走過奇萊東稜時,在穿過蓊鬱的森林後,突然眼前一片光亮,驚世景象令我瞠然結舌,在帕托魯山的三千公尺稜線,極目所望從左邊的研海林道以迄右邊的嵐山鐵道,從溪谷以至稜線林木盡皆被砍伐,即使過去曾有規範超過多少高度與坡度的森林不許砍伐,但是天高皇帝遠,看到多年前的殺戮戰場及今天的森林墳場,蕭瑟嗚咽的風聲令我不僅悲從中來掉下眼淚,這個感受改變了我的一生,從此引導我走上了保育與心靈體驗之路。我相信不管任何人只要能在自然裡把自己放空,打開自己的心,讓山與自然能夠進到你的心裡,都會有相同感受的。
<結語>
澳洲「真人部落」告訴我們,在萬物一體的世界,每件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目的。世界上並沒有怪人、適應不良的人或意外事件,只有人類不瞭解的東西。我們所討厭的東西與事物,只是因為我們缺乏必要的瞭解與智慧。
對自我的反思與反省,對傳統原住民文化與生活的認識、尊重與了解,對自然與土地萬物的敬畏、謙卑的學習與感受體驗,或許是在現代社會的迷惘與茫亂中,撥亂反正的唯一出路吧。
【參考資料】
「古老陽光的末日The Last Hours of Ancient Sunlight」,Thom Hartmann著,馬鴻文譯。
「巫士唐望的世界Journey to IXTLAN The Lessons of Don Juan」,Carlos Castaneda著,魯宓譯。
『在山裡等我Watch for me on the Mountain』,Forrest Carter著,魏郁如譯。
『少年小樹之歌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Forrest Carter著,姚宏昌譯。
『曠野的聲音』,Marlo Morgan著,李永平譯。
『台灣神木誌-超級大神木』,黃昭國著
--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大步跨越族群藩籬—和原住民麻吉麻吉
【斌哥專欄】◎鄭廷斌
阿雄告訴我,他哥哥曾因吃飯時被鄰桌客人嘲笑為「番人」而大打出手。直到今天,這種稱謂雖仍有所聞,但也有不少跨越原住民與平地族群藩籬,成為惺惺相惜好友的例子。
台灣從清朝、日治時期以迄國民政府及現代社會,對原住民的稱呼有「番人」、「生番、熟番」、「高砂族」、「青番」、「山地人、山胞」、「原住民」等多種稱號,從這些稱號的演進中,可以明顯看出族群間的關係以及歷史的演變。在過去,不同族群間的文化、生活習慣及語言差異頗大,往往難以相處或融入,甚至因為不熟悉、歧視或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導致不必要的衝突,甚至引發戰爭,這是人類史上慘痛的教訓。時至今日,台灣社會對原住民的歧視與不平等對待仍偶可聽聞,泰雅Ashong(阿雄)就曾告訴我,他哥哥年輕時因吃飯被鄰桌客人嘲笑為「番人」而大打出手!直到今天,這種稱謂雖仍有所聞,但在台灣社會中也有不少跨越原住民與平地社會的藩籬,成為惺惺相惜好友的例子。
跨越民族藩籬真心相待
根據楊南郡譯註的森丑之助「台灣探險記錄」內文中所載,有生番之通的「森丑之助」,在當時出草盛行的山區行走調查,靠的就是一顆對原住民的「誠心」。他尊重部落的信仰與習俗,以真誠對待原住民;而他也因此獲得相同的回報,部落熱情招待他,甚至鄰近的部落也派人來相見。有次,森丑之助差點遭到怨恨日本人的布農大分社頭目之弟──阿里曼.西肯斬殺;卻也在2年後,在阿里曼.西肯得知森丑之助的為人後,轉而熱情的款待他並親自幫他背行李。
同樣的,熱愛登山的鹿野忠雄也與泰雅族、阿美族成為好朋友,甚至與泰雅少女戀愛;而高山布農族富有詩意的山中生活,更是他相當推崇的生活方式。楊南郡曾譯註鹿野忠雄的著作「山、雲與番人」,此書被認為是早期台灣高山文學的典範巨作。鹿野忠雄在「秀姑巒山脈縱走」一文中描述「番人們開始吟唱淒涼的番謠,歌聲響徹森林,引起一陣不可思議的迴響,從原始人口中流洩出的原始韻律,已超越任何偉大歐洲作曲家的曲子,穿透我的靈魂。玉山背後,從太古年代以來即存在的大森林,還有和所謂文明人相隔千百年的太古原始人,兩者交織出的幽幻諧調,正是我血脈中早已遺忘的原始性,此時此地,不期然的甦醒過來。」「我們在台灣大自然中所希求的,豈不是這樣的原始性?」
過去,我們經常說許多原住民已經「日本化」或「漢化」,孰不知也有許多對原住民族發自內心喜愛的人們,變成「生番化」或「原住民化」;長期走訪山林、真正了解原住民的森丑之助與鹿野忠雄就是很好的例子!熱愛山林與原住民的我,也常被泰雅的Ashong說我已是半個泰雅人,我們不僅一起帶隊,更一起祭拜泰雅的祖靈。
凌駕族群的友誼與信任
發生在拉庫拉庫溪的故事
1915年拉庫拉庫溪流域爆發著名的「喀西帕南」與「大分」事件,布農族因此展開長達18年的抗日行動。當時,鹿野忠雄在攀爬玉山南峰時曾感慨「這些反抗番不滿官方的種種措施,寧願據守於那一帶的深山,如果換一個角度觀看他們,他們卻是令人非常感動的風雲健兒啊。」「人人只有短暫的一生,他們從早到晚在深山獵補山羊和野鹿,過著自由自在非常快活的生活,即使有朝一日被日本軍警圍捕並加以殲滅,我想他們寧死不屈,與其被誘導到平地,受盡文明的毒害,倒不如繼續過著山中的原始生活來的痛快。」即使在族群的敵對戰爭狀態下,不同族群也可因為「情義及了解」,而有跨越族群的友誼與信任。鹿野忠雄因為了解,而有這樣的感嘆,森丑之助更是為朋友與即將消失的文化及族群而努力。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的反抗,在經過森丑之助的長期遊說與溝通下,各部落願意配合他的計畫;雖然最後因阻力太大而功虧一簣,可是卻明白的彰顯一個事實:跨越族群的友誼與信任,絕對可以超越敵對的戰爭狀態。
發生在清流部落的故事
根據霧社事件的遺族──塞德克清流部落人士的說法,即使遭受日本政府最不平等對待的時期,依然是有關懷部落的日本人在默默的付出。反抗日本政府的各部落遺族在迫遷到川中島後,又有39人在埔里遭受凌遲而死,此事連埔里附近跟遺族不相往來的平埔族人都不忍看下去而通風報信。在某些情況之下,即使異族之間,也都還是會因感同身受而相互支援;真心相待的朋友,也絕對可以跨越族群與語言的藩籬而在一起。記得我在美國唸書時,一些好朋友都是來自泰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所謂的亞裔人士,因為我們共同身處他鄉、感同身受,進而成為相知相惜的好友,時至今日,這些友情依然令我難忘!
記得有一次在清流部落放映影片,放映過程中錄放影機突然壞掉,邱建堂大哥的老婆就笑說,可能是因為祖靈不高興他先生帶日本人的團,又放影片給日本人看才造成的。清流部落這種「記得歷史,但不記恨日本人」的精神與胸懷,不僅讓他們在各地擁有許多好朋友,更因此贏得日本人的友誼;我也因為感佩這樣的民族精神,而多次帶隊走訪這個迫遷到平地的部落。當初幾乎滅族的清流部落,如今卻有著這種包容的氣度與崇高的思維,我想,這才是族群相處最應該堅持的態度。
部落成為我第二個家
在一些原住民身上,仍可看到傳統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情誼,即使不熟識的人,初次見面也會熱情相助;爬山時若有原住民同行,安全也就更有保障!筆者大學時曾到南澳山區爬山,因為天候不佳、路況不熟,大夥淪落到又濕又冷的境地,幸好遇上兩位打獵、種香菇的原住民,他們除了熱情招待我們吃喝、烤火之外,第二天更帶領我們迅速走回正路。之後,原住民不斷地在我攀爬中級山的過程中,以他們的熱情、豪爽與山野能力,給了初生之犢的我一雙強勁而溫暖的手;從此,我與原住民結下不解之緣,部落也成了我熟悉的地方,第二個家。
活動中與原住民所建立的革命情感,以及他們的熱情好客,相信只要經歷過或接觸過的人都很難忘。即使有時他們的物資不夠豐裕,但是一頓餐點的招待,以及邀你摘取他們家中所種蔬果的那番熱情,就足以讓人感動良久!更不用說跟原住民一起上山同甘苦所建立的深厚情誼了。
原住民成為我的兄弟
和泰雅獵人Ashong第一次見面,我們就把酒聊天到凌晨四點;之後合作帶隊上山,只要到他家,他一定把家裏所有的東西,不論是山上跑的、水裡游的,全部取出來熱誠招待我們。前段時間他在上班,當我有隊伍需要協助時,他也跟公司請假前來相挺。記得有次請他協助,但因經費拮据而無法給予足夠的津貼,雖然同一時間有別人請他幫忙,但Ashong仍然捨棄豐厚的津貼前來幫我,朋友間的情義,實在令人難忘!
2年前和原住民哈路誦一起上山勘查檜木,遇到颱風來襲而緊急下撤,結果溪水已經混濁暴漲,在哈路誦的強力渡溪及架繩協助之下,所有人才能安全返抵部落。而我們在這種險境中同甘苦所建立的情誼,已經到達〝他家就是我家〞的境界!只要經過部落,即使他不在家,我們也可以自己開門進去,直接借住;甚至連他放在冰箱裡的食物也可以自己取用。
過去,鄉下及傳統社會的人情味總是令人稱道,不知何時,我們的社會愈來愈進步,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卻也愈來愈深,到底原住民與平地社會,哪個才是文明?哪個才是野蠻?實在頗令人深思。
在他們身上發現珍貴資產
日據時代視原住民為未開化的野蠻人,常以「生番」、「兇番」稱之。森丑之助卻認為,原住民是具有優良品德、善良天性的民族,原住民的出草砍頭習俗更是護衛台灣山林的最大功臣。鹿野忠雄在登山過程中看到布農施武郡番拉荷.阿雷及其族人所抗爭的廣大山區盡是原始森林,亦感觸良深的說:「由於兇番的長期保護,即使幾十年後台灣所有的高山都被印上登山者的足跡,眾多的足跡使群峰的原始風味喪失,但是唯有這一個原始區域仍將留存,成為唯一聖潔的處女地。」
後來,原住民各族在經過日本政府「五年理番計畫」及多次動用優勢武力征討,之後更施行集團移住,強迫原住民離開祖靈的領域、遷到山下便於管理的地方,原住民的傳統與文化從此迅速消失,台灣山林所遭受的迫害也從此一言難盡!
但是,即使經歷了這段歷史過程,感謝許多原住民部落及許多原住民朋友,仍然為我們保留了人與人間之間最珍貴的資產──誠心、信任與友誼。
【參考資料】
森丑之助原著,楊南郡譯註,生番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鹿野忠雄原著,楊南郡譯註,「山、雲與番人」。
阿雄告訴我,他哥哥曾因吃飯時被鄰桌客人嘲笑為「番人」而大打出手。直到今天,這種稱謂雖仍有所聞,但也有不少跨越原住民與平地族群藩籬,成為惺惺相惜好友的例子。
台灣從清朝、日治時期以迄國民政府及現代社會,對原住民的稱呼有「番人」、「生番、熟番」、「高砂族」、「青番」、「山地人、山胞」、「原住民」等多種稱號,從這些稱號的演進中,可以明顯看出族群間的關係以及歷史的演變。在過去,不同族群間的文化、生活習慣及語言差異頗大,往往難以相處或融入,甚至因為不熟悉、歧視或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導致不必要的衝突,甚至引發戰爭,這是人類史上慘痛的教訓。時至今日,台灣社會對原住民的歧視與不平等對待仍偶可聽聞,泰雅Ashong(阿雄)就曾告訴我,他哥哥年輕時因吃飯被鄰桌客人嘲笑為「番人」而大打出手!直到今天,這種稱謂雖仍有所聞,但在台灣社會中也有不少跨越原住民與平地社會的藩籬,成為惺惺相惜好友的例子。
跨越民族藩籬真心相待
根據楊南郡譯註的森丑之助「台灣探險記錄」內文中所載,有生番之通的「森丑之助」,在當時出草盛行的山區行走調查,靠的就是一顆對原住民的「誠心」。他尊重部落的信仰與習俗,以真誠對待原住民;而他也因此獲得相同的回報,部落熱情招待他,甚至鄰近的部落也派人來相見。有次,森丑之助差點遭到怨恨日本人的布農大分社頭目之弟──阿里曼.西肯斬殺;卻也在2年後,在阿里曼.西肯得知森丑之助的為人後,轉而熱情的款待他並親自幫他背行李。
同樣的,熱愛登山的鹿野忠雄也與泰雅族、阿美族成為好朋友,甚至與泰雅少女戀愛;而高山布農族富有詩意的山中生活,更是他相當推崇的生活方式。楊南郡曾譯註鹿野忠雄的著作「山、雲與番人」,此書被認為是早期台灣高山文學的典範巨作。鹿野忠雄在「秀姑巒山脈縱走」一文中描述「番人們開始吟唱淒涼的番謠,歌聲響徹森林,引起一陣不可思議的迴響,從原始人口中流洩出的原始韻律,已超越任何偉大歐洲作曲家的曲子,穿透我的靈魂。玉山背後,從太古年代以來即存在的大森林,還有和所謂文明人相隔千百年的太古原始人,兩者交織出的幽幻諧調,正是我血脈中早已遺忘的原始性,此時此地,不期然的甦醒過來。」「我們在台灣大自然中所希求的,豈不是這樣的原始性?」
過去,我們經常說許多原住民已經「日本化」或「漢化」,孰不知也有許多對原住民族發自內心喜愛的人們,變成「生番化」或「原住民化」;長期走訪山林、真正了解原住民的森丑之助與鹿野忠雄就是很好的例子!熱愛山林與原住民的我,也常被泰雅的Ashong說我已是半個泰雅人,我們不僅一起帶隊,更一起祭拜泰雅的祖靈。
凌駕族群的友誼與信任
發生在拉庫拉庫溪的故事
1915年拉庫拉庫溪流域爆發著名的「喀西帕南」與「大分」事件,布農族因此展開長達18年的抗日行動。當時,鹿野忠雄在攀爬玉山南峰時曾感慨「這些反抗番不滿官方的種種措施,寧願據守於那一帶的深山,如果換一個角度觀看他們,他們卻是令人非常感動的風雲健兒啊。」「人人只有短暫的一生,他們從早到晚在深山獵補山羊和野鹿,過著自由自在非常快活的生活,即使有朝一日被日本軍警圍捕並加以殲滅,我想他們寧死不屈,與其被誘導到平地,受盡文明的毒害,倒不如繼續過著山中的原始生活來的痛快。」即使在族群的敵對戰爭狀態下,不同族群也可因為「情義及了解」,而有跨越族群的友誼與信任。鹿野忠雄因為了解,而有這樣的感嘆,森丑之助更是為朋友與即將消失的文化及族群而努力。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的反抗,在經過森丑之助的長期遊說與溝通下,各部落願意配合他的計畫;雖然最後因阻力太大而功虧一簣,可是卻明白的彰顯一個事實:跨越族群的友誼與信任,絕對可以超越敵對的戰爭狀態。
發生在清流部落的故事
根據霧社事件的遺族──塞德克清流部落人士的說法,即使遭受日本政府最不平等對待的時期,依然是有關懷部落的日本人在默默的付出。反抗日本政府的各部落遺族在迫遷到川中島後,又有39人在埔里遭受凌遲而死,此事連埔里附近跟遺族不相往來的平埔族人都不忍看下去而通風報信。在某些情況之下,即使異族之間,也都還是會因感同身受而相互支援;真心相待的朋友,也絕對可以跨越族群與語言的藩籬而在一起。記得我在美國唸書時,一些好朋友都是來自泰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及菲律賓等所謂的亞裔人士,因為我們共同身處他鄉、感同身受,進而成為相知相惜的好友,時至今日,這些友情依然令我難忘!
記得有一次在清流部落放映影片,放映過程中錄放影機突然壞掉,邱建堂大哥的老婆就笑說,可能是因為祖靈不高興他先生帶日本人的團,又放影片給日本人看才造成的。清流部落這種「記得歷史,但不記恨日本人」的精神與胸懷,不僅讓他們在各地擁有許多好朋友,更因此贏得日本人的友誼;我也因為感佩這樣的民族精神,而多次帶隊走訪這個迫遷到平地的部落。當初幾乎滅族的清流部落,如今卻有著這種包容的氣度與崇高的思維,我想,這才是族群相處最應該堅持的態度。
部落成為我第二個家
在一些原住民身上,仍可看到傳統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情誼,即使不熟識的人,初次見面也會熱情相助;爬山時若有原住民同行,安全也就更有保障!筆者大學時曾到南澳山區爬山,因為天候不佳、路況不熟,大夥淪落到又濕又冷的境地,幸好遇上兩位打獵、種香菇的原住民,他們除了熱情招待我們吃喝、烤火之外,第二天更帶領我們迅速走回正路。之後,原住民不斷地在我攀爬中級山的過程中,以他們的熱情、豪爽與山野能力,給了初生之犢的我一雙強勁而溫暖的手;從此,我與原住民結下不解之緣,部落也成了我熟悉的地方,第二個家。
活動中與原住民所建立的革命情感,以及他們的熱情好客,相信只要經歷過或接觸過的人都很難忘。即使有時他們的物資不夠豐裕,但是一頓餐點的招待,以及邀你摘取他們家中所種蔬果的那番熱情,就足以讓人感動良久!更不用說跟原住民一起上山同甘苦所建立的深厚情誼了。
原住民成為我的兄弟
和泰雅獵人Ashong第一次見面,我們就把酒聊天到凌晨四點;之後合作帶隊上山,只要到他家,他一定把家裏所有的東西,不論是山上跑的、水裡游的,全部取出來熱誠招待我們。前段時間他在上班,當我有隊伍需要協助時,他也跟公司請假前來相挺。記得有次請他協助,但因經費拮据而無法給予足夠的津貼,雖然同一時間有別人請他幫忙,但Ashong仍然捨棄豐厚的津貼前來幫我,朋友間的情義,實在令人難忘!
2年前和原住民哈路誦一起上山勘查檜木,遇到颱風來襲而緊急下撤,結果溪水已經混濁暴漲,在哈路誦的強力渡溪及架繩協助之下,所有人才能安全返抵部落。而我們在這種險境中同甘苦所建立的情誼,已經到達〝他家就是我家〞的境界!只要經過部落,即使他不在家,我們也可以自己開門進去,直接借住;甚至連他放在冰箱裡的食物也可以自己取用。
過去,鄉下及傳統社會的人情味總是令人稱道,不知何時,我們的社會愈來愈進步,人與人之間的猜忌卻也愈來愈深,到底原住民與平地社會,哪個才是文明?哪個才是野蠻?實在頗令人深思。
在他們身上發現珍貴資產
日據時代視原住民為未開化的野蠻人,常以「生番」、「兇番」稱之。森丑之助卻認為,原住民是具有優良品德、善良天性的民族,原住民的出草砍頭習俗更是護衛台灣山林的最大功臣。鹿野忠雄在登山過程中看到布農施武郡番拉荷.阿雷及其族人所抗爭的廣大山區盡是原始森林,亦感觸良深的說:「由於兇番的長期保護,即使幾十年後台灣所有的高山都被印上登山者的足跡,眾多的足跡使群峰的原始風味喪失,但是唯有這一個原始區域仍將留存,成為唯一聖潔的處女地。」
後來,原住民各族在經過日本政府「五年理番計畫」及多次動用優勢武力征討,之後更施行集團移住,強迫原住民離開祖靈的領域、遷到山下便於管理的地方,原住民的傳統與文化從此迅速消失,台灣山林所遭受的迫害也從此一言難盡!
但是,即使經歷了這段歷史過程,感謝許多原住民部落及許多原住民朋友,仍然為我們保留了人與人間之間最珍貴的資產──誠心、信任與友誼。
【參考資料】
森丑之助原著,楊南郡譯註,生番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鹿野忠雄原著,楊南郡譯註,「山、雲與番人」。
2008年8月26日 星期二
遊學台灣的哈盆
從去年暑假到現在,已經辦了6個梯次的哈盆生態人文體驗營...
★2007暑假3梯
(一)96.7.17~7.19
(二)96.8.13~8.15
(三)96.9.6~9.8
領隊頭頭:斌哥 ╱ 生輔員:馨文
★2008寒假1梯
97.2.28~3.1
領隊頭頭:斌哥 ╱ 生輔員:米其鰻
★2008暑假2梯
(一)97.7.6~7.8
(二)97.8.5~8.7
領隊頭頭:斌哥 ╱ 生輔員:小龜
如果每個梯次20人,那大概也有120個台灣各地(甚至世界)的年輕人曾經因為遊學台灣而邂逅了哈盆。
這些人現在都在哪裡呢???
在台灣?還是在地球另一個角落?
在工作?還是在放暑假?
在徘徊摸索方向?還是正邁向下一個人生驛站?
是否還記得阿雄、斌哥、以及其他一同在山上共處三天的伙伴呢?
如果可以辦一個遊學台灣哈盆同學會,一定會很有趣!
同學會的地點那還用說,當然是在阿雄家啦:)
★2007暑假3梯
(一)96.7.17~7.19
(二)96.8.13~8.15
(三)96.9.6~9.8
領隊頭頭:斌哥 ╱ 生輔員:馨文
★2008寒假1梯
97.2.28~3.1
領隊頭頭:斌哥 ╱ 生輔員:米其鰻
★2008暑假2梯
(一)97.7.6~7.8
(二)97.8.5~8.7
領隊頭頭:斌哥 ╱ 生輔員:小龜
如果每個梯次20人,那大概也有120個台灣各地(甚至世界)的年輕人曾經因為遊學台灣而邂逅了哈盆。
這些人現在都在哪裡呢???
在台灣?還是在地球另一個角落?
在工作?還是在放暑假?
在徘徊摸索方向?還是正邁向下一個人生驛站?
是否還記得阿雄、斌哥、以及其他一同在山上共處三天的伙伴呢?
如果可以辦一個遊學台灣哈盆同學會,一定會很有趣!
同學會的地點那還用說,當然是在阿雄家啦:)
2008年8月22日 星期五
九寮溪一日遊簡章
山豬‧飛鼠‧泰雅獵人~宜蘭泰雅崙埤村與九寮溪生態園區
崙埤,曾是一美麗的池塘,後來漸漸乾涸後形成現在的泰雅聚落。過去是傳統泰雅族的狩獵區,也是野生動物棲息的最後淨土。幽靜清澈的九寮溪自村旁蜿蜒流過,雕塑出美麗的山谷與瀑布,沿溪而走,可見苦花魚與蝦群在溪中共游,兩岸的熱帶雨林景觀,藏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幾百年來,崙埤滋養著泰雅族人,在此狩獵、生活、孕育子孫,與大自然共生共存,我們將邀請泰雅獵人帶領大家尋訪動物的足跡,了解昔日的狩獵故事以及原住民世代累積傳承的生態智慧。
【活動主辦】 泰雅原住民獵人親自帶隊,解說生態與文化
【行程重點】 了解泰雅族的傳統歷史、文化與生活獵人文化、動物故事、民俗植物介紹,溪流生態介紹
【活動對象】 老少咸宜
【集合時間】 活動當日早上7:30
【集合地點】 台北市 捷運市政府站3號出口
【活動費用】 NT950元,包括交通費(含接駁車)、人事費、當地專業導覽費、保險、簡便餐費等
【報名與繳費方式】 即日起開始報名,出發前2天截止報名,10人成行,額滿為止。
必須email回傳報名表及繳費才完成報名手續。
聯絡人:黃秋萍tel:0970-155363,e-mail:elainehuang0723@gmail.com,
【其他注意事項】
*請攜帶:小背包、飲水、環保餐具(請勿攜帶免洗餐具),長袖襯衫及帽子(遮陽及防蚊用),雨衣或雨傘、穿著較防滑的運動鞋(或運動涼鞋、登山鞋)。
* 自行決定攜帶物品:登山杖、個人藥品、太陽眼鏡、望遠鏡、放大鏡、圖鑑、照相機、備用衣物、毛巾、小零食等。
【備註】 出發日如遇颱風、封山…等,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影響,經氣象單位公佈時,則延期出發,並另訂定出發日期!
【行程規劃】(實際行程以當天狀況為準)
時間 行程內容
7:30 集合、出發
8:30 宜蘭火車站,轉搭接駁車
9:30-11:00 泰雅獵人文化工作室
11:00~12:00 午餐與休息
12:30~16:30 九寮溪生態園區(溪流生態與魚類介紹)
(獵人文化、動物故事與足跡、民俗與求生植物介紹)
16:30~17:00 分享~心情的、生態的、原住民的
17:00- 賦歸
--
崙埤,曾是一美麗的池塘,後來漸漸乾涸後形成現在的泰雅聚落。過去是傳統泰雅族的狩獵區,也是野生動物棲息的最後淨土。幽靜清澈的九寮溪自村旁蜿蜒流過,雕塑出美麗的山谷與瀑布,沿溪而走,可見苦花魚與蝦群在溪中共游,兩岸的熱帶雨林景觀,藏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幾百年來,崙埤滋養著泰雅族人,在此狩獵、生活、孕育子孫,與大自然共生共存,我們將邀請泰雅獵人帶領大家尋訪動物的足跡,了解昔日的狩獵故事以及原住民世代累積傳承的生態智慧。
【活動主辦】 泰雅原住民獵人親自帶隊,解說生態與文化
【行程重點】 了解泰雅族的傳統歷史、文化與生活獵人文化、動物故事、民俗植物介紹,溪流生態介紹
【活動對象】 老少咸宜
【集合時間】 活動當日早上7:30
【集合地點】 台北市 捷運市政府站3號出口
【活動費用】 NT950元,包括交通費(含接駁車)、人事費、當地專業導覽費、保險、簡便餐費等
【報名與繳費方式】 即日起開始報名,出發前2天截止報名,10人成行,額滿為止。
必須email回傳報名表及繳費才完成報名手續。
聯絡人:黃秋萍tel:0970-155363,e-mail:elainehuang0723@gmail.com,
【其他注意事項】
*請攜帶:小背包、飲水、環保餐具(請勿攜帶免洗餐具),長袖襯衫及帽子(遮陽及防蚊用),雨衣或雨傘、穿著較防滑的運動鞋(或運動涼鞋、登山鞋)。
* 自行決定攜帶物品:登山杖、個人藥品、太陽眼鏡、望遠鏡、放大鏡、圖鑑、照相機、備用衣物、毛巾、小零食等。
【備註】 出發日如遇颱風、封山…等,人力不可抗拒之因素影響,經氣象單位公佈時,則延期出發,並另訂定出發日期!
【行程規劃】(實際行程以當天狀況為準)
時間 行程內容
7:30 集合、出發
8:30 宜蘭火車站,轉搭接駁車
9:30-11:00 泰雅獵人文化工作室
11:00~12:00 午餐與休息
12:30~16:30 九寮溪生態園區(溪流生態與魚類介紹)
(獵人文化、動物故事與足跡、民俗與求生植物介紹)
16:30~17:00 分享~心情的、生態的、原住民的
17:00- 賦歸
--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巡獵場
◎小龜
之前去遊學台灣的時候鼓起勇氣問阿雄可否跟他去巡獵場
昨天終於成行
一大早搭首班的客運殺去宜蘭
先到斗笠家等阿雄從崙陴過來 再一起去獵場
斗笠家前庭擺了很多獵具 夾子 鋼索 木板 還有漁網 像是阿雄家倉庫的翻版
在等待的期間 斗笠把獵刀拿來磨
我也把從山隊拿去的山刀拿給斗笠 請他幫忙磨(現在應該有利了)
阿雄來了 騎著他的野狼
我們出發 從一處果園旁很爛的產業道路上去 還要再騎個半小時
到一個轉彎停下車 右手邊的小路進去就是他和斗笠今年設的獵場
不知道是路真的不好走 還是太久沒爬山
一開始跟在後面走的跌跌撞撞歪七扭八
根本就無法留意身旁或眼前的事物
無法想像如果我是獵人要背著幾十公斤的獵物走起路來會是什麼樣
(到時候就踢一腳讓獵物自己滾下山)
他們兩人走在前頭 不時走到獵路旁去察看陷阱
陷阱就是在哈盆阿雄有示範過的抓山豬那種
用一根有彈性的木頭 木板 鋼索 再挑個好位置放
一開始若他們不說 還無法發現陷阱在哪裡
後來只要看到獵路旁彎得很不自然的木頭 大概就可以猜到那是陷阱了
獵路有的時候沿著溪溝走 有的時候切上稜線
溪溝旁的陷阱放的比較多 似乎因為山豬喜歡沿著溪溝找食物吃
在走的時候阿雄會講 某處之前中過什麼動物
那個光禿禿露出土壤的地方是之前和山豬搏鬥的現場
那條小路是山羌的獸徑 另一條是山羊的 另一條是山豬的 放陷阱要挑對地方
原來平凡的小小山林裡 暗藏了這麼多的玄機
斗笠是阿雄的得意門生 阿雄常用泰雅語跟他傳授技能
兩人才差兩歲 卻像是老獵人在帶著年輕的獵人熟悉山林
泰雅的獵人 不僅要有技術也要有膽識敢自己單獨上山
斗笠跟了阿雄兩三年 似乎已經逐漸抓到要領
從砍陷阱木桿 鋼索加工 挑陷阱位置 刺山豬要訣等等一步步來
只差還沒有親手刺過山豬而已了
有時聽見某種聲音 他們便忽然縮著頭躡手躡腳 像是動物進入警戒狀態一樣
那時便彷彿看見遊走在山裡的古老靈魂重現眼前...
每年他們都會換獵場 今年在這 明年在那 才能讓動物有休息生養的機會
今年他們的獵場有兩座山頭 獵寮就設在山頭之間的溪溝
冬天來臨前要擴大獵場 陷阱數量會從七八十門增加到三四百門
到時候希望可以再跟上山去看看
這次本來想再揪兩三個人一起去
但是因為到獵場前還要走一段產業道路 如果人多就要租車只好作罷
阿雄說之後可以組獵人團 最多五個人
一起去山上的獵寮過個三四天
有興趣的人我們一起來組團吧!
之前去遊學台灣的時候鼓起勇氣問阿雄可否跟他去巡獵場
昨天終於成行
一大早搭首班的客運殺去宜蘭
先到斗笠家等阿雄從崙陴過來 再一起去獵場
斗笠家前庭擺了很多獵具 夾子 鋼索 木板 還有漁網 像是阿雄家倉庫的翻版
在等待的期間 斗笠把獵刀拿來磨
我也把從山隊拿去的山刀拿給斗笠 請他幫忙磨(現在應該有利了)
阿雄來了 騎著他的野狼
我們出發 從一處果園旁很爛的產業道路上去 還要再騎個半小時
到一個轉彎停下車 右手邊的小路進去就是他和斗笠今年設的獵場
不知道是路真的不好走 還是太久沒爬山
一開始跟在後面走的跌跌撞撞歪七扭八
根本就無法留意身旁或眼前的事物
無法想像如果我是獵人要背著幾十公斤的獵物走起路來會是什麼樣
(到時候就踢一腳讓獵物自己滾下山)
他們兩人走在前頭 不時走到獵路旁去察看陷阱
陷阱就是在哈盆阿雄有示範過的抓山豬那種
用一根有彈性的木頭 木板 鋼索 再挑個好位置放
一開始若他們不說 還無法發現陷阱在哪裡
後來只要看到獵路旁彎得很不自然的木頭 大概就可以猜到那是陷阱了
獵路有的時候沿著溪溝走 有的時候切上稜線
溪溝旁的陷阱放的比較多 似乎因為山豬喜歡沿著溪溝找食物吃
在走的時候阿雄會講 某處之前中過什麼動物
那個光禿禿露出土壤的地方是之前和山豬搏鬥的現場
那條小路是山羌的獸徑 另一條是山羊的 另一條是山豬的 放陷阱要挑對地方
原來平凡的小小山林裡 暗藏了這麼多的玄機
斗笠是阿雄的得意門生 阿雄常用泰雅語跟他傳授技能
兩人才差兩歲 卻像是老獵人在帶著年輕的獵人熟悉山林
泰雅的獵人 不僅要有技術也要有膽識敢自己單獨上山
斗笠跟了阿雄兩三年 似乎已經逐漸抓到要領
從砍陷阱木桿 鋼索加工 挑陷阱位置 刺山豬要訣等等一步步來
只差還沒有親手刺過山豬而已了
有時聽見某種聲音 他們便忽然縮著頭躡手躡腳 像是動物進入警戒狀態一樣
那時便彷彿看見遊走在山裡的古老靈魂重現眼前...
每年他們都會換獵場 今年在這 明年在那 才能讓動物有休息生養的機會
今年他們的獵場有兩座山頭 獵寮就設在山頭之間的溪溝
冬天來臨前要擴大獵場 陷阱數量會從七八十門增加到三四百門
到時候希望可以再跟上山去看看
這次本來想再揪兩三個人一起去
但是因為到獵場前還要走一段產業道路 如果人多就要租車只好作罷
阿雄說之後可以組獵人團 最多五個人
一起去山上的獵寮過個三四天
有興趣的人我們一起來組團吧!
2008年7月24日 星期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