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新聞] 原民文物返鄉 部落感動

【聯合報╱周美惠】
2009.10.20 02:07 am
九位宜蘭大同鄉泰雅族耆老,幾天前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庫房裡,驚喜見到繫有七束人髮(砍過七個人首)的泰雅族獵首刀,他們當場起立向「看不見的泰雅勇士」致敬!
十多位花蓮奇美部落耆老,幾個月前在國立台灣博物館庫房裡,發現失傳已久的頭目專屬的山豬牙籐帽,現在這頂籐帽正在奇美部落展出。
開館至今已有一百零一年的台博館,創設於日本殖民時期,許多原住民珍貴文物因緣際會進了台博館的典藏庫房,這裡因而成為許多原住民族群「尋根」的聖地。受「部落文物回部落」的國際潮流影響,台博館採取「開放」的態度,大方借展文物給原住民部落。
台博館曾在去年將該館典藏的原住民文物送往原住民部落巡展,因而引起奇美部落注意,主動找上門來,讓台博館感受到奇美部落的「自主意識及有心」,因此在八月間讓「奇美文物回奇美」,把數十件源自奇美部落的文物送返奇美部落展覽,將展至年底。
現在正在規畫的「大同文物回大同」,預定明年將把大同文物送返原鄉展覽。台博館並與宜蘭縣大同鄉泰雅生活館結盟,期待透過「大館帶小館」,幫助該館成長。
台博館館長蕭宗煌說,原住民文物若脫離土地脈絡,只是博物館裡的標本,但回到部落意義全然不同,當「奇美文物回奇美」,整個部落充滿「祖靈回來了」的歡欣鼓舞氣息,「這種感動特別不一樣」!
主導原住民文物回原鄉的台博館典藏組組長李子寧說,該館早期進行「大館帶小館」計畫採「先規畫好展覽,再送到小館去」的模式,之後發覺對小館的幫助不大,因此希望能由部落主動發起,動員部落的力量自己尋找部落文物、策畫展覽,再由台博館從中協助。
以宜蘭縣大同鄉泰雅生活館為例,該館擁有不錯的硬體設施、工作人員認真、鄉公所也支持,只因地處偏僻、缺乏行銷而吃虧。台博館認為,雙方的結盟,應可幫助該館讓營運更上軌道,因此決定採「一對一」重點輔導、彼此交流。
原住民文物回原鄉除有顛覆殖民統治的意義,也有透過居民參與活化文物的意涵,另方面還可協助博物館專業人員確認文物的用途。李子寧舉例說,大同鄉泰雅部落的耆老們在台博館發現一個網袋,過去博物館人員以為它只是一般性、多用途的承物網袋,經耆老們解說才知道,這是專門用來承接敵人首級的網袋,只有單一用途。因原住民耆老到訪,館方也趁機校正舊資料,彼此獲益良多。
藉由到博物館尋根,台博館也見識到部落動員、凝聚的力量。李子寧說,宜蘭大同鄉的泰雅年輕人有心、有智識,但因傳統文化出現斷層,不認得傳統部落文物,跟部落的老人家也有代溝,藉著文物返鄉計畫,他看到不分老少總動員的凝聚力和部落再生的力量。台博館計畫,未來每年送一檔展覽回原鄉展覽,最重要的是「部落本身必須有意願」。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5203736.shtml

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

[好文分享] 泰雅族的老獵人與小獵人

泰雅族的老獵人與小獵人 (原文出處:荒野藍鵲的部落格)

以故事性手法描述泰雅族的狩獵觀念以及狩獵文化的傳承,值得一讀:)

活動行事曆